焦慮真的跟疾病有關,醫生提醒:經常焦慮的人,要檢查這5種疾病

焦慮真的跟疾病有關,醫生提醒:經常焦慮的人,要檢查這5種疾病
value101 2025-08-05 檢舉

一個表面上看起來陽光開朗的人,可能內心早已被焦慮反覆碾壓。有人明明生活安穩,卻總覺得心慌氣短、坐立難安;有人體檢一切正常,卻總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什麼大病。

更令人費解的是,每次感覺焦慮發作時,甚至會胃痛、頭暈、出汗、胸口發悶 ,彷彿身體全線告急。

 

很多人以為這是“想太多”,但醫生反過來提醒:頻繁焦慮可能不是心理問題,而是身體出了問題 。這並非聳人聽聞,而是現代醫學早已揭露的事實。

焦慮,有時是某些疾病的“偽裝面具”,而那些總被歸咎為“情緒不好”的症狀,其實是身體在向你求救。

焦慮不是無緣無故來的 ,它可能是5種潛在疾病的“信使”,尤其是中老年人,長期忽視,可能錯過了關鍵的干預時機。

甲狀腺功能亢進是最常被誤認為焦慮的疾病之一。

 

這個名字聽起來陌生,但它的症狀卻和焦慮幾乎一模一樣:心跳加快、手抖、怕熱、易怒、睡不好,甚至還有體重下降。

有些人表面看著“氣色好”,其實是甲狀腺像打了雞血一樣過度工作,導致身體神經系統“過度興奮”,讓人一直處於緊繃狀態。

特別是在中年女性中,甲亢的發生率顯著高於男性 。許多人常年焦慮,卻沒想到是這個位於喉嚨的小腺體在「搗亂」。

一項臨床研究顯示,超過30%的甲亢患者以焦慮為首發症狀,而被誤診為「神經衰弱」或「更年期症候群」的不在少數。

 

再來說說低血糖。

這是一種讓人「從內冷到外」的狀態。有些人一餓就心慌、流汗、手腳發抖,甚至像極了恐慌發作 。其實這是身體缺乏葡萄糖時的一種緊急反應。

大腦是個“糖罐子”,它的能量幾乎全部來自葡萄糖,一旦供不上,它就會釋放腎上腺素,刺激身體進入“戰鬥模式”,這時候就會出現焦慮、心慌、坐立不安等表現。

尤其是患有糖尿病的人,如果使用了胰島素或口服降血糖藥,就很容易出現低血糖反應。每次焦慮的背後,可能只是因為晚餐吃得太少 。還有人追求節食減肥,結果反而把自己逼進了焦慮的死胡同。

 

第三種要警惕的是心律不整。

心跳忽快忽慢、不規則跳動,有時候會伴隨胸悶、乏力、頭暈,很多人第一反應是「我是不是焦慮症發作了」。但是心臟的電訊號「走錯路了」

尤其是心房顫動、竇性心搏過速等類型,發作時的感覺與極度焦慮幾乎沒有差異。

醫師臨床上看過太多因為「焦慮」就診,最後卻被找出心律問題的病人。有的人甚至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。心律異常,是可以用心電圖明確診斷的 ,別被「情緒問題」這個標籤耽誤了治療的時間。

 

再來談談更年期內分泌失調。

這部分族群常常會經歷焦慮、煩躁、情緒波動大,甚至伴隨出汗、心慌、睡眠變差。

許多女性在這個階段,會誤以為自己“心理出問題”,卻不知道是身體荷爾蒙水平發生了劇烈變化,影響了中樞神經系統的情緒調節能力。

雌激素的波動,像是一場看不見的風暴 ,它影響的不只是身體,更是情緒。很多女性在這個階段,開始頻繁地擔心、害怕、對未來充滿不確定感,甚至會懷疑自己是不是「憂鬱了」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