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8歲女子三酸甘油酯從5.8降到1.7,醫生稱讚:她的5習慣,值得學習

48歲女子三酸甘油酯從5.8降到1.7,醫生稱讚:她的5習慣,值得學習
value101 2025-08-05 檢舉

在門診坐診多年,見過不少體檢單上紅字密布的人,但像李阿姨這樣的案例,實屬少見。

一個48歲的中年女性 ,三酸甘油酯曾一度飆到 5.8mmol/L ,幾乎是正常值上限的 三倍 ,但她只用了不到半年,就把它穩穩地降到了 1.7mmol/L 。不僅回到正常範圍,還讓不少年輕人自嘆不如。

 

這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事?她靠的不是吃一堆藥,也不是節食到骨瘦如柴,更不是泡在健身房裡揮汗如雨。醫生當時看完她的複查報告,忍不住豎起大拇指:“這5個習慣,真的值得很多人學。”

三酸甘油酯升高,不是「老年病」的專屬。如今不少人年紀輕輕,肚子上的「游泳圈」一圈又一圈,體檢單上的血脂指標也是紅紅一片

很多人並不清楚三酸甘油酯到底是個什麼東西,更不知道它高了會帶來什麼樣的風險。

三酸甘油酯,簡單說,就是血液裡的脂肪。它是人體能量的儲備倉庫,吃進去的油脂、糖分,多餘的部分就會轉化成三酸甘油酯儲存起來。

 

問題在於,一旦儲存「過頭」了,它就不是能量,而是「炸彈」

太高的三酸甘油酯,可能讓血液變得像「油湯」一樣黏稠,增加胰臟發炎的風險,嚴重時甚至誘發急性胰臟炎 ,還可能拖累肝臟、影響心腦血管健康。

不少人都是在一次突發的腹痛、頭暈,甚至暈倒後才發現自己血脂高得嚇人。

李阿姨當初就是這樣。她在單位組織的一次體檢中,意外發現三酸甘油酯高達5.8。那一刻,她才意識到自己這些年看似「正常」的生活,其實早已暗藏隱患。

 

她沒有慌張,更沒有選擇一味依賴藥物 ,而是認真聽取醫生建議,逐步改變生活方式。半年後,她用行動給了答案。

她到底是怎麼做到的?我們從她的日常中,找到了5個關鍵習慣。

第一個習慣是晚餐不過七分飽。

李阿姨以前總覺得,晚餐是一家人團聚的時刻,吃得熱鬧才有「味道」。但她後來才發現,晚餐吃太多,脂肪代謝壓力最大 ,尤其是晚上活動量少,吃進去的熱量更容易變成脂肪堆在肚子上。

她開始習慣晚上少吃油膩,米飯控制在半碗,主打蔬菜和優質蛋白 ,像豆腐、雞蛋、魚肉這些,既能飽腹,又不會增加太多負擔。

 

加餐的水果也選低糖的,像是奇異果、火龍果 ,戒掉了晚上喝奶茶、吃零食的習慣。

第二個改變,是她開始每天快走40分鐘。

很多人以為運動一定要去健身房、跑步機,其實未必。李阿姨說她一開始連走路都累 ,但她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:每天晚餐後散步,從10分鐘開始,一點點加量。

後來她發現,快走不僅能控制體重,對血脂有明顯好處。運動能活化脂肪酶,幫助分解三酸甘油酯 ,就像水管通了,血液自然就沒那麼「油膩」了。

 

半年下來,她的體重掉了7公斤,肚子也小了一圈

第三個習慣,是她戒了「隱形糖」。

 

點擊下一頁,查看完整內容
下 一 頁

1 / 2

 

 

喜歡這篇文章嗎?

按個讚吧,不會令你失望!

已經讚了

標籤:

  分享這篇好文給親朋好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