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歲兒子全職照顧失智媽媽4年,陪她睡覺幫她洗澡,當2歲小孩來疼愛

所幸經過治療,沒有出現更大的問題。4年多的時間裡,他常常一天只睡三、四個小時,只要醒著,面對的就是母親無盡的意外。
由於長期照顧母親,勞累、壓力等各種因素,張植的心臟也出現異常。拖延了很久,他終於下定決心到醫院看醫生。這意味著,他必須將母親託付給朋友照顧一天。
一大早,朋友推開門,張植早已穿戴整齊。漆黑的臥室裡,母親揉著眼睛,晃著悠悠地走出來。雖然知道她聽不懂,張植仍一遍遍地重複著:“我要去醫院,你要聽這個妹妹的話!”
從房間出來,他又細緻地告訴朋友:下午給她吃香蕉的時候,一定要攪拌得很碎,否則她會嗆到;在家穿一件衣服就行,一會兒出門要再加個外套;每隔一小時要帶她上廁所……
即使這樣,他仍放心不下,在醫院也不時打開手機監控,查看母親的狀況。 “不是對朋友不放心,是怕她招架不住媽媽。”
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,張植決定要減肥。從175斤到163斤,體重統計表上密密麻麻的數字記錄著他為母親付出的努力。
在照顧母親的同時,他也盡量保持自己的興趣,陪母親散步的時候,他常滑著滑板,空閒的時候也會唱歌、彈吉他。同時,他也沒有忘記母親的嗜好,努力為困在疾病裡的母親,尋找一個出口。
把媽媽寵成「女主角」:對抗遺忘的100種浪漫
張植的手機裡,存著母子倆在20多個城市拍的合照。
2023年,他帶著母親到了樂山,在10年前母親曾站立的大佛下,拍下新的照片。無論變成什麼模樣,他都要記錄母親最美的瞬間。
有人質疑,他帶母親出門,純粹是為了自我感動。他則表示:「如果把媽媽關在家,她所認識和感知的世界,就只有家,以後出去時就會很害怕或慌張,而出門會激發大腦思考。」無論別人怎樣質疑,他始終堅持自己的想法,只要母親的狀況能好一些,別人怎麼看待,又有什麼重要的。
更讓網友驚嘆的是「母子婚紗照」。拍婚紗照是母親年輕時的願望,她曾經不只一次和兒子提起。
為了完成這個心願,張植為母親選好婚紗,看著母親在化妝師的巧手下,一點一點地變漂亮,張植欣慰地笑了。
沒想到要拍攝了,母親站在影棚中間,卻不停地伸出手想要走出來,嘴裡不停地念著:「小嘮兒乖乖!」無奈之下,張植決定與母親一同拍攝。
他站在影棚中央,頭戴黑色的鴨舌帽,低著頭,輕輕地替母親掖好被弄亂的頭紗。在這一刻,攝影師按了快門,記錄了這溫情的時刻。
在張植的影片中,母親一年四季都穿著白衣。對此,大家特別不懂。要知道,一個需要照顧的人,穿白衣得多難打理。
張植感慨地說,母親做了一輩子婦產科醫師。最初發病的那一天,她毫無預警地披著過去的白大褂就往門外跑。回家以後,她拉緊領口,怎麼也不願脫下那件白衣。從那以後,她偏執地將白色納入了後來的生活。
衣服、玩偶、包包、碗、杯子……只要是有關母親的一切,他都選擇了白色。在他看來,母親喜歡的白色裡有她丟不掉的記憶和故事,是她身為一個人,所剩不多的思考與尊嚴。
在張植看來,精神需求仍是母親的一部分,她值得過著更有尊嚴、有品質的生活。所以他用耐心與溫柔,讓她成為她,成為自己的主角。
或許某一天,母親清醒了,在回憶起這些點滴時,她也能笑著說:“我帶著尊嚴,走過了一生!”
鏡頭外有陰暗,卻也有光
面對不理解,他不解釋、不抱怨。千萬個人有千萬種選擇,只要母親好好的,就夠了。
不光身邊的朋友,還有千萬網友不遺餘力地支持和溫暖張植。
因為母親的特殊狀況,張植很少到別人家。但他的朋友,一再鼓勵他,讓他帶著母親去家裡聚會,還貼心地買了坐式浴桶送給他。
有時候,他們會帶自家小狗,一起到公園野餐。朋友也會邀請張植與母親一同參加自己的婚禮。朋友的陪伴,讓張植在疲憊的生活裡,有了一絲喘息的空間。
2022年夏天,朋友把張植拍的第一段影片傳到網路上:母親穿著白色連身裙,在公園追著鴿子跑,髮梢沾著一片草葉。這段影片獲得了9.3萬點贊,為存款即將用盡的張植帶來了轉機。透過自媒體運營,他解決了母親的醫療和生活費用,同時也讓更多人了解了他們的故事。
更讓張植沒有想到的,是他從未預料到的生命共振。
一位來自內蒙古的母親發來私信,說自己也在照顧患額顳葉癡呆的丈夫,「原來我們不是孤島 」;成都某三甲醫院的神經內科醫生聯繫他,希望用他的記錄給醫學生做罕見病教學案例;甚至有服裝品牌寄來整箱的白色衣服,附言說:「看到奶奶」穿白袁的樣子,想起了我奶奶穿白」。
美食達人潘姥姥從安徽遠道而來,為他和母親做了滿滿一桌美食,藍莓山藥,紫薯荷包蛋,白菜捲……張植說:“以前在視頻上看到姥姥給自己的孩子們做各種美食就會很羨慕。今天,我和媽媽也圓夢了。”
音樂人「大碗姊」來到張植家中,為母子倆寫下歌曲《時間慢一點》。 32歲的張植走進錄音棚,閉上眼睛,緩緩唱起“時間走得慢一點吧,讓我多陪你,陪你走遍千山萬水,陪你看晚霞……”
母親已經無法主宰自己的思想和人生,但張植想要以她過去想要的方式,把她當作主角,帶她走完最後的人生路。
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計算“辭職照顧父母的機會成本”,張植在直播間掛上《照顧手冊》,第一條就寫著:“把她當2歲孩子養,要記得她疼過你32年。 ”他用自己的方式詮釋了“我養你小,你養我老”的道理。
張植的經歷,讓全職照顧父母的群體進入更多人的視野。在獲得社會系統性支持的同時,他們需要被更多地「看見」和被理解。
也願我們都能記住:在父母遺忘世界之前,他們曾經是我們的全世界。而我們,也終將成為他們的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