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十幾次! 62歲大爺毫不在意,老伴兒崩潰:有時候真受不了他!

三、“腸癌=懶癌”,多半是拖出來的!
近年來我國消化道腫瘤發生率越來越高,尤其是年齡>40歲 的中老年人,一定要多加註意。 河北省老年病醫院普外肛腸科主管護師髕志學 表示,日常發現身上有這幾個症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1.腹瀉/便秘
正常情況下,每日應排一次形態正常的糞便。如若突然每次排便次數>3次 ,且 糞便不成形 , 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 ,可能與腸癌有關。
除了腹瀉外,長期排便不暢,如2~3天排便一次、一週排便一次,可能與腸道內有發炎、腸道菌叢紊亂有關。
2、便血
血便是腸癌較常見的症狀之一,很多人會和痔瘡混淆,其實二者有很大的差異。
痔瘡所致的便血一般會在排便後出現,呈點滴、噴射狀,且顏色鮮紅;而腸癌所致的便血,會附著在糞便內部,且伴有大便性狀改變、裡急後重等排便異常症狀。
3.腹部腫塊
約有48~80% 的腸癌患者身上有腹部腫塊症狀,腫塊摸起來 質地堅硬、性狀不規則,大小不一 。也有部分患者的腫塊是可移動的,總之腹部可以摸到異常的包塊,一定要及時就醫。
4.大便變細
腸腔內出現異常病灶,糞便在通過時會受到擠壓,導致糞便變細。後期腸腔狹窄越來越嚴重,糞便也會變得越來越細,甚至會排便困難。
近年來,我國腸癌的發生率逐年攀升,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。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發布的數據顯示,腸癌發生率已躍居到癌症發生率的第二位 ,每年約新增50萬、死亡20萬人次。
因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,容易被忽視或誤認為其他問題。隨著病程的發展,會逐漸出現腹痛、排便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等症狀。
其實,腸癌的發展速度相較於其他癌症會慢許多,很多人在出現症狀後好幾年不去就醫,等到症狀實在忍不了的時候才就醫,這個時候多半已經晚了。
早期大腸直腸癌的5年存活率高達90%,晚期僅有14% ,透過數據就可以直觀感受到早發現、早期治療的重要性。而我國居民普遍缺乏腸癌的早期篩選意識, 97%的病人確診之前沒做過腸鏡檢查。
《柳葉刀》雜誌上一項針對17萬名受試者為期17年的數據顯示,腸鏡檢查可降低35%的大腸癌發生率,可讓41%的患者康復。
專家建議,每個人都需要在40歲之前,甚至35歲之前進行一次腸鏡檢查,對預防大腸直腸癌有非常重要的意義。
放屁次數過多不能與腸癌劃上等號,可能與飲食因素相關,但在排除飲食因素後,還是頻繁放屁,則建議及時就醫,可能是腸道功能出現了問題所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