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0歲以後,如果你還有八、九十歲的父母,要守住這3條規矩

俗話說得好: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。”
我們都希望家中長輩長命百歲、四季常青、歲月靜好。
父母在,家就在,父母安,心也安。
家中有高齡老人,這是一種甜蜜的負擔。
幸福不是擁有了全世界,而是想盡孝時,你惦念的老人都剛好在身邊。
長壽老人,讓過往的回憶變得真實動人,讓血脈傳承、生命力變得真實。
有他們在家坐鎮,你會由衷地感受到家帶來的歸屬感和幸福感。
愛是一場又一場的輪迴,當家中老人漸漸力不從心,我們要主動扛起責任,為老人的晚年生活保駕護航。
手足合力,扭成一股繩
電視劇《六姊妹》中,何家奶奶生病了,何家大姊把眾姊妹召集出來。
一起商討如何分工,才能更好地把奶奶照顧妥帖。
老四何家歡主張把奶奶接到自己的小家,方便自己照顧。
但這個提議很快就被大姊否決了,她擔心四妹家裡有其他人要照顧,忙不來。
老六何家喜表示自己開著店,非常佔時間。
老二又住得遠,還得照顧孩子,不適合長時間守著奶奶。
綜合考慮下來,大姊何家麗決定由自己親自照顧。
因為自己是閒人一個,而其他姊妹則盡各自的能力出錢。
最終,何家麗給奶奶開了一個帳戶,把眾姊妹給奶奶的錢都放在一個帳戶上,由大家監督。
事實證明,何家麗把奶奶照顧得很用心。
雖然奶奶最後沒能戰勝病魔,但眾姊妹的分工照料,讓奶奶的最後一程走得不孤獨、有尊嚴。
有一位朋友,曾吐槽起自己的弟弟。
她的弟弟面對生病的父親,總是兩手一攤:
“你是家裡最大的,你不管誰管?我是男的心不細,那些護理的活我真的做不來!”
總是用輕描淡寫的幾句話,就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乾乾淨淨。
親戚朋友們都看不下去了,提醒朋友的弟弟:“你媽不是你姐姐一個人的,你也有義務照顧!”
在親戚朋友們苦口婆心的勸說下,弟弟終於肯搭把手照顧母親,而朋友也有了喘息的機會。
對於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,一定要明確好分工。
現實中,有些兄弟姊妹會透過簽訂好贍養協議,避免產生爭議和推諉責任;
有些長兄長姐,心甘情願多吃點虧,帶動弟妹們積極盡孝;
有些人住在父母附近,便作為父母生活起居的第一順位照顧人。
其他在外工作打拼的兄弟姊妹,則透過遠端協調配合,一起傳承光榮孝道…
兄弟姊妹齊心,才能彰顯並強化一個家庭的凝聚力。
最好的孝,是自我負責
電視劇《關於我媽的一切》中,季佩珍兢兢業業地照顧著家中患有阿茲海默症的老人。
即使老人家常常把家裡弄得一團髒亂,把黏糊糊的柿子泥甩在家裡的各個角落。
季佩珍依舊耐心地收拾家中的一切,並像哄小孩一樣哄著家中老人。
她的大包大攬,讓伴侶衣來伸手、飯來張口,連粥煮得撲了出來,都懶得關一下煤氣。
長期照顧老人時,季佩珍哪怕自己生病,也默默忍著痛不去看醫生,直到拖成癌症晚期。
當得知自己只剩四個月的時間,她最擔心的不是自己,而是家裡的老人沒人管。
為了把家庭經營好,季佩珍幾乎燃盡了自己。
但她的女兒多希望,媽媽能多想想自己、照顧好自己,而不是事事以家庭為先。
有一個網友,曾分享自己的經驗。
網友在照顧母親的過程中,常常控制不住地憂鬱和焦慮。
但幸好自家老公一有時間就開導安慰自己,一起照顧母親。
只要老公在家,網友就得以出門透透氣。